Site Loader

本文更像是一篇读书、学习笔记或教程,望能给有需要的朋友带来帮助。

● 我们是如何背单词的?

  • 拿着单词本,碎碎念、碎碎念、碎碎念……?
  • 拿出抄写本,不停抄、不停抄、不停抄……?
  • 然后呢?一直忘、一直忘、一直忘……!

  越背越忘,越忘越背,周而复始。

  为什么会这样呢?这里抛一下书包,来看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。

遗忘曲线

赫尔曼· 艾宾浩斯(Hermann Ebbinghaus 1850年1月24日 – 1909年2月26日)

  遗忘曲线(Forgetting curve)是用于表述记忆中的中长期记忆的遗忘率的一种曲线。这一曲线最早由心理学家赫尔曼·艾宾浩斯通过自己的实验提出。在这一实验中,艾宾浩斯使用了一些毫无意义的字母组合。通过记忆这些字母组合,并在一系列时间间隔后检查遗忘率,得到了这一曲线。因此,这一曲线又叫艾宾浩斯遗忘曲线。

维基百科

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什么意思呢?

  意思是你所学的东西会在20分钟后忘记42%,1小时后忘记56%,9小时后忘记64%,1天后忘记67%……到最后,似乎我们能够记住的东西只有20%。

又是神奇的二八定律?

  听起来是不是很沮丧?
  是的,很沮丧,都得健忘症了。

  恰逢小子在校要系统地学英语了。

  现在的英语课本词汇量一箩筐一箩筐的,听力、写作都来了,家长都觉得鸭梨山大,我像他这个年纪的时候,ABC都还没学会写呢。

  这个时候我开始思量背单词的事了,如何避免那种“背了忘,忘了背”的境况呢?

  为什么每每学英语,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背单词呢?

  引用《文心雕龙》里的一句话,“夫人之立言,因字而生句,积句而成章,积章而成篇。”

  想想我们语文是怎么学的?
  字、词、句、段、篇、章。(这里的【篇】、【章】与《文心雕龙》的【篇】、【章】释义不同)
  是不是这样?化零为整。

  我想学语言都是有共通点吧。
  英语我们是不是也先学字母、然后单词、短语、句子、短文……?

  曾听说过一句话:没有语法,说不上几句,没有词汇,一句也说不上。

  听着好像挺有道理。

  于是,我开始“找呀找呀找朋友”,满大街地找背单词的良方,谷歌、百度、知乎、简书……踩了个遍,背单词软件也试用了不少。终于“找到一个好朋友”,《学习这回事》。
  是的,没错,是一本书。

  《学习这回事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塞巴斯蒂安·莱特纳所著的。

  历史有点悠久,悠久到已经绝版了,各大线上线下书城都找不到卖的,网上的PDF版看着累,最后还得靠万能的某宝找到纸质的。

  塞巴斯蒂安·莱特纳(Sebastian Leitner)德国心理学家。1919年出生,在维也纳及法兰克福学习并研究法律。他曾任记者,最初探讨的重点为法律及社会问题,随后逐渐对研究医学与心理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。莱特纳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一个“学习卡片箱”学习系统。该系统的目的在于提供人们一套有系统的学习方法,可以让使用者通过有效率的复习牢记所学的知识。这套学习方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电脑辅助教学上,被证实为最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之一。

  简单来说,《 学习这回事 》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。

  我们在碎碎念、不停抄的时候,其实是在频繁集中地复习,按照遗忘曲线的理论,这只会产生短期记忆,大部分内容在短时间内很快就会被遗忘掉。

  想想我们在考前的“临急抱佛脚”式的复习,唠叨了好几个晚上,卷子到手上时,是不是脑子空空如也?这就是你所复习的东西没有进入到长期记忆里去。(主要是你没有叮当的记忆面包) ٩( ´﹀` )۶♬*゜

  什么时候知道?
  你答卷的时候。

  已经太迟了。(´;︵;`)

  并且,你无法得知你所复习、所背的是否真的“记牢了”(进入到长期记忆)。

图片来源:https://pixabay.com

 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, 莱特纳给出了一个旷世道具——【学习卡片箱】。

● 学习卡片箱是什么?

  这是一个长30厘米,宽11厘米,高5厘米的长方形无盖纸盒,盒中用三块分隔纸板分隔开5个区域,分隔宽度分别为1厘米、2厘米、5厘米、8厘米、14厘米。

  又量又画、笨手笨脚、东拼西凑地做了个歪歪斜斜的。

  卡片箱有了,还需要卡片。

  拿一张A4复印纸,对折三次,按折痕把A4纸切割成8张尺寸约为74mm x 10.5mm的小卡片。

  以背单词为例,在卡片正面写上中文,卡片反面写上对应的英文。

  当然,我是没写的,理由是:

  • 本人惯写草书,有时候连自己都认不出写啥。
  • 人的右脑对色彩、图像敏感,希望能通过加插图片帮助记忆,可惜本人没什么绘画天份。

  于是乎,飞快地操作着电脑,丁零当啷地重复大半天机械动作后,终于把小子整本书的单词、短语做成了卡片。

  卡片箱有了,单词卡也有了,现在可以愉快地开刷了。

● 学习卡片箱的使用

1. 往第一格放进30~40张单词卡,中文和图案向着自己。(数量还得看你用的纸张厚度,像我用的是硬卡纸,会放得少些。)

2. 抽出第一格最前面的卡片,看着中文及图案,三秒内看能否记起对应的英语单词,记起的放到第二格卡片的最后,记不起的翻过来看一下单词,默记一下,然后放回第一格卡片的最后。

3. 重复每二个步骤,直到第一格剩下3张卡片为止。

4. 隔天或过些时候,再往第一格的最后放入单词卡,重复1~3步骤。

5. 当第二格再没有空间放入单词卡时,我们需要对当中的卡片进行复习处理,其中某些单词我们还是会忘记的,必须对其进行复习。抽出第二格最前面的卡片 ,看着中文及图案三秒,看能否记起对应的英语单词,记起的放到第三格卡片的最后,记不起的翻过来看一下单词,默记一下,然后放回第一格卡片的最后。

6. 直到第二格空出大概一指宽的空间时,然后再重复1~5步骤。

7. 当第三格再没有空间放入单词卡时,我们同样要对当中的卡片进行复习处理。 抽出第三格最前面的卡片 ,看着中文及图案三秒,看能否记起对应的英语单词,记起的放到第四格卡片的最后,记不起的翻过来看一下单词,默记一下,然后放回第一格卡片的最后。

8. 直到第三格空出大概一指宽的空间时,然后再重复1~7步骤。

9. 当第四格再没有空间放入单词卡时,我们对当中的卡片进行复习处理。 抽出第四格最前面的卡片 ,看着中文及图案三秒,看能否记起对应的英语单词,记起的放到第五格卡片的最后,记不起的翻过来看一下单词,默记一下,然后放回第一格卡片的最后。

10. 直到第四格空出大概一指宽的空间时,然后再重复1~9步骤。

11. 当第五格再没有空间放入单词卡时,我们对当中的卡片进行复习处理。 抽出第五格最前面的卡片 ,看着中文及图案三秒,看能否记起对应的英语单词,记起的代表已成为长期记忆,卡片可以丢掉了。记不起的翻过来看一下单词,默记一下,然后放回第一格卡片的最后。

12. 直到第五格空出大概一指宽的空间时,然后再重复1~11步骤。

13. 重复1~12步骤,直到所有单词离开学习卡片箱。

 看起来是不是很复杂?

其实只要记住几个要点就很好理解了:

  1. 第一格剩下3张卡片时,隔天或晚些时候再放入新卡片进行复习;
  2. 无论复习那一格的卡片,记住的放到下一格的最后,记不住的都放回到第一格的最后;
  3. 第二至第五格,谁满了谁就进行复习处理,直到空出一指宽空间。
  4. 一张单词卡片最少要通过5次复习,而每一次复习之间的时间间隔会越来越长,记不住、顽劣的单词卡片再次回到第一格,从头开始它的复习旅程。
  5. 通过“测试”的单词卡片,将进入长期记忆,完成它的使命。
  6. 可按自己能够忍受的学习时长进行卡片学习,比如10分钟、15分钟、20分钟、25分钟……。(番茄工作法了解一下)
图片来源:https://colorhub.me

● 学习卡片箱的优点

  也许有人会问:现在都互联网、AI人工智能、大数据时代,怎么还用这么“复古”的方式?一部手机什么都能解决了。

  广东俗语有云:桥唔怕旧,最紧要受。(办法手段旧一点没关系,最重要是有效果有作用。)

粗略地罗列一下学习卡片箱的优点:

1. 在“一部手机什么都能解决”的年代,电子产品从生活、玩乐、学习等方面,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便利。然而,电子产品也如同魔鬼一般,无时无刻地引诱我们、干扰我们,总想刷刷票圈、点点视频、玩玩游戏。能自律的还是占极少数吧,更何况是几岁大的小屁孩,电子产品玩得比你还精,一机在手,什么游戏都会有。

  学习卡片箱能让我们专注于“复习”这件事上,最低限度减少不必要的干扰。

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hippopx.com

2. 把学习内容分解成最小单元,更易于记忆。

  犹如一小片一小片拼图块一般,慢慢地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。

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hippopx.com

3. 通过不断复习,“复习内容”逐步向长期记忆迈进,直至复习卡片遭到“丢弃”,进入长期记忆的内容不再进行复习。

  避免过度复习,浪费宝贵时间。

想象一下以下情境:

妈妈:小明,今天刚学新课,赶紧复习一下单词。
小明:好的!apple,apple,a-p-p-l-e,apple;book,book,b-o-o-k,book……

妈妈:小明,明天要堂听,单词复习了吗?
小明:现在复! apple,apple,a-p-p-l-e,apple;book,book,b-o-o-k,book……

妈妈:小明,后天就要测验了,复习一下吧。
小明:知道了……(单词从头再来背几遍)。 ╮(╯_╰)╭

  单词是复习了,但哪些是短期记忆?哪些是长期记忆?无从得知,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,并且,也造成部分内容过度复习。学习卡片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,我们只关注没记牢的,并努力使其中的20%向长期记忆迈进。

4. 让枯燥的学习变成有趣的游戏,甚至是亲子游戏。

  我们为什么喜欢玩电子游戏,因为游戏的奖励是即时的,每当你打掉一只怪物、完成一个任务马上获得分数、金币、装备……给你产生即时的正面效应,使人有极大的满足感、成就感。那怕你失败了,马上又可以重来,继续愉快的征程。

  而学习卡片箱,把生涩、枯燥的复习内容游戏化,每成功记住一张卡片内容,卡片将会向前一格晋级,给予学习者即时的正面效应,激发学习兴趣,保持学习的欲望。

  小子很喜欢和我一起背单词,我操作学习卡片箱,他来背。不时也渗入一些助记方法,比如cook,把oo想象成两个盘子,厨师炒菜要用盘子,又比如birthday,避免记成berthday,就把i想象成生日蜡烛,生日蛋糕要点蜡烛,所以不是er,是ir……诸如此类。

  把学习变成亲子游戏,增加学习互动的趣味性,事半功倍。

5. 成功是可以即时看到的,当往后的卡片越多,离成功就越近,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。

  所见即所得(WYSIWYG) 。

6. 学习卡片箱不止用于背单词,凡是需要复习、记忆的东西,都可以应用学习卡片箱,包括我们学习的语文、数学、历史、化学、物理……任何一个学科。

  举两个简单的栗子。

  语文,卡片正面写上需要记忆的节气农谚,把重点记忆的内容留空,反面按顺序写上留空位置的答案(重点记忆内容)。

  又如背诵的课文片段。

  数学同理。

  留空位置里的点号是表示此处有多少个字符或文字。  

  如果记忆的内容太长,我们可以把内容切割,分别写在多张卡片上。

  每张卡片上的留空记忆数量尽可能少,当超过5个时,会阻碍学习进度。

7. 确保每张卡片在每次复习间隔之间留有足够的时间,以验证卡片是否记牢,而不是存在于短期记忆中。

  还记得上面所提到的“一指宽”吗?为什么要待某一格卡片满了才进行复习,并且只需空出一指宽就停止,而不是复习更多,甚至清空呢?

  我想这大概是要让每张卡片在每格中有足够的逗留时间,越往后时间越长,当你“下一次”复习时都记得,那证明它正向长期记忆迈进,否则它就是一个顽固分子,必须打回原形,重头再来。

● 学习卡片箱的缺点

  上面讲了这么多学习卡片箱的优点,但就如同不存在没有bug的程序系统一样, 它也有缺点。

1. 学习卡片箱携带不方便。

  一天下来,总有无聊透顶的碎片时间,这时想背个单词、复习个内容,拿着个学习卡片箱,不便之余是不是也有点诡异。

  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
  准备一个名片小包包就完美解决了。

  往名片包里放入三四十张卡片,随身携带,随时随地拿出名片包就可以复习了,如果名片包有分隔更好,可以把“记住”与“记不住”的卡片分隔开,没有也没关系,用一张高一点的卡纸将其分隔开就可以了。
  回到家里把单词卡片放回到学习卡片箱应有的位置。

  什么?没有名片包?衣裤口袋总该有吧?口袋单词。(▰˘◡˘▰)

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hippopx.com

2. 需花时间去分解教科书、复习资料,划出复习重点,并转移到卡片上。

  复习与成绩是一个等价交换、成正比的关系。

  你想取得预期的复习效果,就必须规划好复习内容,并且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记忆。方法用错了,怎么努力都是事倍功半。

 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

  而且,当你在分解复习资料、划重点的同时,你对复习的内容也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框架,往后复习起来也更清晰明了了。

● 学习卡片箱的使用延伸

  在学习卡片箱背单词带来显著效果的同时,我又在思索这个单词听读的问题。

  在背单词的同时,能不能也带读一下呢?

  能,拿了支点读笔,自制了点读包,每张卡片一个点读标签,解决!

  但发现这个点读包的制作比制作卡片还要花时间,时间成本、人力成本伤不起。

  找万能的某宝帮忙!价廉物美!这次单词卡片都不用做了。点读起来“高音甜,中音准,低音劲”,完美解决!完完全全地自主学习!

最后,安利一个复习记忆神器——Anki

  正反面、有图案、有发音、按熟悉程度选择复习间隔时长。 是不是看着眼熟呢?

  Anki也同样不只用于记单词喔,通于PC客户端还能够自己制作Anki卡包。

着迹于此